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准则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征,将教学诸要点有序安排,确定适合的教学策略的设想和计划。一般包括教学目的、教学重难题、教学办法、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。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《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》有关资料,期望帮到您。
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
《搭配中的知识》:教学内容:
北师大版教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-27页的内容
教学目的:
1、常识技术目的:使学生通过观察、操作,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考虑问题,探索规律。
2、办法过程目的: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,领会解决问题方案的多样化,体验有序,全方位地考虑问题的办法。
3、情感态度目的: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,主动与他人合作、交流、体验成功的乐趣,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。
教学重点:学习有序考虑的办法。
教学难题:探索并总结出容易搭配现象中的规律,会解决实质问题。
一、情境导入,揭示课题。
1、谈话引入:今天有很多位老师来到了大家教室和大伙一块上课,我想用握手的方法对他们表示欢迎,哪个想帮老师想想方法,如何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?
2、揭示课题。
师:下面大家就用这中有序的、不重复、不遗漏的考虑方法来学习新课——“搭配中的知识”。
二、自主探究,发现规律。
笑笑的过生日
1、着装搭配:一件T恤,一条牛仔裤,一条休闲裤,怎么样搭配出一套衣服?有几种搭配办法?
2、早餐搭配:
饮料:牛奶豆浆
早点:面包油条
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,有几种搭配方法?先自身想想,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。
汇报。板书搭配办法,强调有序搭配。启发说出不一样的办法。
3、去动物园的路线
学生独立完成,师巡视。
汇报,第三强调有序搭配,才能不重复、不遗漏。
4、照相的搭配。
5、找搭配的规律。
6、师小结。
三、巩固训练
1、石头、剪子、布的。游戏。
2、猜电话号码。
四、概括
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
《面积包含的意思》:一、创设情境,激趣引入
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,一个长4dm,宽3dm;另一个长10dm,宽1dm。
谈话:这是两块菜地,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,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,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(后一块长方形),狐狸这次占到实惠了没呢?(学生发表建议)
二、主动参与,探索新知
1、教学例1
(1)看一看,感知面的大小
①出示情境图,问: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?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?
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,说说哪个面比较大,哪个面比较小。
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,说说哪个面比较大,哪个面比较小。
③指出: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,大家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。
(2)说一说,表述面的大小。
①谈话:目前哪个来讲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?课本的封面呢?
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?(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)
(3)摸一摸,比较面的大小。
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,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,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。
摸一摸训练本的封面,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,摸了将来你觉得哪个面的面积,哪个面的面积最小。
(4)找一找,日常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?
(5)讲述: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,大家知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。
2、教学例2
(1)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。
问:这是两个什么图形?请你们拿出两张如此的纸片,有哪些方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?
(2)分小组讨论。
(3)集体交流。
(4)讲述: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办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,这是两种非常不错的比较办法。从比较结果大家看出,在这两个图形中,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,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。
3、教学“试一试”
(1)出示两个平面图形。
问:你们能想方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?
(2)分组讨论,集体交流。
(3)谈话:请每一个同学用自身喜欢的办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。
三、巩固深化,拓展应用
1、想想做做2
出示题目,指名读题。
问: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,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?
谈话:假如同学们有兴趣的话,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。
2、想想做做3
出示书中的图,学生读题,明确需要。
问: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?
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,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。
指名说出比较结果,问:你是如何知晓图4有8个方格的?
3、想想做做4
默读题目,明确需要。
学生在书中描一描、涂一涂。
问:你们描出的蓝线的'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?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?
4、想想做做5
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。
谈话:这是漂亮的校园的平面图,从图中看到了什么?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地区的面积的大小吗?
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。
5、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。
谈话:最初上课时,大伙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实惠的问题,当时大伙的怎么看不一致,目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?
提供1平方分米的纸片2张,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,比出结果。
四、全课概括
问:今天这节课大家一块学习了什么常识?你学会了哪些办法?你还有什么收获和疑问?
五、作业:布置学生课后做考虑题。
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
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》:教学目的:
1、以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(首位不可以整除)笔算办法的过程,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。
2、培养学生初步的剖析、概括的思维能力。
教学重点: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(办法)
教学难题: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的理解。
教学筹备:挂图、小黑板、小棒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
1、口算下面各题
40×2,42÷2,84÷4,90÷3。
60÷3,36÷3,99÷9,66÷2。
(42÷2要说说是如何想的)。
二、导入
大家知晓,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。除法时,应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,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,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。今天,大家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。(板书课题)
三、教学例题
1、出示挂图。
(1)学生看图
(2)问:
①从图中你可以知晓些什么?需要什么?
②需要“每班能分到多少个”该如何列式?(板书52÷2)
③52÷2=?你会用竖式计算吗?(学生尝试,让一生板演)
计算的过程有没什么发现?十位上的5除以2不可以除尽,那样这题到底如何来计算,结果是多少呢?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,用小棒代替羽毛球来分一分。(一捆小棒代替一筒羽毛球)
(3)学生动手操作。
汇报操作结果:你是如何分的?最后每一个班分得几个羽毛球?
(4)教师依据生的汇报第三演示分法:
①先把5捆平均成2份,每份2捆,剩下1捆,再把1捆拆开,变成十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,平均分成2份,每份6根,最后得到26根。
②先把剩下1捆拆开先分,再分2根。
③全部拆开分。
(5)问:请同学们比较一下,第①②种分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?
(6)这两种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,多下来的`捆拆开来分。
(7)哪个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刚才大家是如何分小棒的?
(8)同桌互相说一说,分一分。
2、教学笔算
(1)依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,52÷2的笔算该如何写呢?(板书)哪个来讲说52÷2的笔算该如何算呢?先算哪一位上的?
(2)十位上剩下来的1表示什么?接下去该如何除?
(3)请你接下去除。完成书上第7页上的例题。
(4)哪个来告诉大伙,刚才是如何除的?(把重要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)
追问:十位上剩下1将来如何除的?
(5)检验:这道题
计算是否正确呢?可以如何检验?
(6)比一比:52÷2和口算题中的42÷2,在计算时有哪些不一样?(补充板书:首位不可以整除)
3、练一练
(1)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一题的前2题。
①评讲:当十位上有余数时,接下去要如何算?
②同桌互相校对。
(2)其他题独立完成。
四、全课概括
今天这节课上,在摆摆、说说、算算中你有什么收获?
五、课堂训练
做“想想做做”第2题。